無病時代:終結盲目醫療、無效保健,拒絕在病痛中後悔!

The End of Illness

作者:大衛.阿格斯

出版日期:2012 年12 月 04 日

 

image  

 

 

1.維生素C是抗氧化劑,卻也是腫瘤喜歡的糖果? 
雖然維生素C可能可以幫助預防癌症,可是一旦發癌了,維生素C就會成為大敵,因為腫瘤也很愛維生素C,會把維生素C當糖果來吞食。如果你服用過量的維生素C,很有可能變成在餵食癌細胞,而非對付癌細胞。在一九九○年代後期,我在史隆凱騰癌症中心的大衛.戈德團隊,發現了癌症腫瘤會盡情享用大量的維生素C,癌細胞搭著跟葡萄糖穿過細胞膜的便車,一路進到細胞裡去。而且惡性細胞會比正常細胞吃掉更多的葡萄糖,以獲得能量好過度成長,並吞噬更多的維生素C。 

2.腫瘤周遭有很多發炎組織、葡萄糖,以及維生素C運轉體 
腫瘤周遭有很多的炎性組織,還有大量的葡萄糖及維生素C運轉體。癌細胞因為需要分裂,所以需要能調升運轉體的葡萄糖。癌長得很快,比它們自己的血液供應和氧氣還要快,這就解釋了患癌區域為何會有壞死或死亡的組織,因為發炎了。 

維生素C總是存在於血流之中,但必須氧化成為去氫抗壞血酸才能進入細胞。血液中的維生素C(抗壞血酸)會因為腫瘤的發炎分子而直接在局部腫瘤區域氧化,然後再溜進腫瘤裡,結果轉回抗壞血酸之後,被困在腫瘤裡供癌細胞成長之用了。 

我們所使用的大部分抗癌療法(也就是放射線療法和化學療法),都是靠製造自由基(也就是「氧化」)來殺死癌細胞。因此,高濃度維生素C既是抗氧化劑,就會讓這些因子達不到殺死細胞的最大效益。癌非常喜愛這些維生素,會將之挪為己用,如我上面說過的,作為成長之用。 

3.對維生素的過度期待 
如果你跟大部分有健康意識的美國人一樣的話,那麼大概也是天天服用綜合維生素,或者至少天天想到要服用,並且盡量做到。即使在二○○二年,像《美國醫學協會期刊》這樣有分量的刊物,都建議「該每天服用綜合維生素」,你的醫師大概也替這樣的建議背書過。到了今天,一堆科學資料卻顯示了一股反思,很多都是健康與營養圈的專家,包括我本人。把綜合維生素當成保單來看,就像把結婚證書看作真情永不變的保證一樣,老實說,實在是很天真,也太過信任維生素了。 

鮮少有資料(如果有的話)顯示,服用更多維生素或抗氧化劑會對健康有益,或者會改變體內自由基的效果。我還沒有看過任何臨床試驗證明服用補給維生素有綜合健康的益處,反倒是在一些研究裡看過令人混亂的負面效應,甚至也找到過內容相互衝突、毫無意義的研究。 

我相信,這跟本書最初的前提相互呼應:身體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改變一個變數,就會在系統內產生許多效應,而我們的科技還沒有發展到能全盤掌握的地步,增加抗氧化劑攝取可能會把系統推向「錯誤」的方向。接下來我會談到一些已經有所領悟的健康提倡者所做的混合研究,但在此之前,且讓我先扮個黑臉,告訴你一個改變了風潮的研究,證明並非所有的抗氧化劑都跟是那麼有用。抗氧化劑可以抑制氧化到有害的地步,與提升健康完全相反。 

4.番茄或茄紅素也無法抗癌 
這些問題和有限的答案,都讓我回到了能解決維生素爭論混亂現狀的發展中新興科技。蛋白質體學能讓我們一窺血液中所有的蛋白質。如果我們拿一千人在特定時間後不攝取茄紅素的樣品,再用茄紅素營養品來重複這項實驗(最好做兩個接連進行的實驗:一個使用藥丸,另一個使用富有茄紅素的食物),然後我們把結果的數據跟大型心血管結果的資料相對照,我們就能問:茄紅素含量高者和茄紅素不足者,其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什麼不同?像這樣的相關研究可以產生引導數據,供所需的未來研究使用。如此我們就可以更精確得知,誰能從營養素當中得益,比如說番茄裡最重要的茄紅素。 

我在上述例子當中選擇了茄紅素,是因為這個營養素常被當作抗癌養分的英雄,這也是吃番茄的主要原因。但茄紅素跟其他許多營養界的寵兒一樣,並沒有研究可以證實這樣大肆宣傳的療效,哈佛大學發表的頭條就說明了一切:「茄紅素和番茄:無法抗癌」。 

這是針對二○○七年九月發表的一項研究而來,這項研究包含了八個國家的兩千名參與者,結論是:像茄紅素這樣的類胡蘿蔔素並不能預防前列腺癌。其中有不少研究人員來自英國牛津大學,他們發現,高劑量的類胡蘿蔔素能減少六十%現有腫瘤發展成末期前列腺癌的風險,他們卻也註明了類胡蘿蔔素對疾病的早期發展發生率並沒有影響。 

再者,食品藥物管理局檢驗了八十一項茄紅素的研究,結論是沒有任何一項研究具有可靠證據,可證明服用茄紅素和罹患前列腺癌風險之間有任何關聯。他們也檢視了攝取番茄的三十九項研究,找到非常有限的證據來證明番茄和番茄製品可以減少罹癌風險。 

 

5.冷凍食物比不新鮮的食物營養高 
在典型的連鎖超市,如果那些蔬果看起來都不好、也沒有剛進貨的產品,那就往冷凍區去選擇新鮮冷藏的包裝吧。對,冷凍蔬果會比放在外面好幾天的蔬果還要好,它們通常都在貨車裡旅行不到一天就送到了超市,因為「新鮮農產品」其實沒有我們所想的或包裝所宣稱的那麼新鮮。 

這一點非同小可啊!水果從樹上掉下來時,就會馬上開始降解(degrade)。這是自然的意旨,讓水果的養分能回到土壤裡去滋潤樹木,產生另一代多汁又營養的水果。蔬菜也是一樣,一旦蔬菜採收了之後,其內部化學物質就會開始變化。蔬果被摘取之後,不久就會啟動基因(原本是睡眠狀態)來自我降解;等到絕大多數農產品送達當地市場的容器和走道裡時,就沒有剛摘下時那麼有營養了。 

假如蔬果在成熟前就被摘下來,那是為了捱過長途運送的緣故,但也會讓蔬果有比較少的時間發展出完整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蔬果外表的成熟雖然還會繼續進行,但已達不到在枝幹上完整成熟的營養價值了。 

再者,從農場到市場的長途運送當中,新鮮蔬果會遭受到很多的熱氣和光線,這也會降解掉一些養分,尤其是像維生素C、維生素B1這些脆弱的維生素。我們最後吃到嘴裡的,是養分貧乏的產品,其中可能也包含我們想避免的降解產品。低溫可能會終止酵素活動,因此選擇冷凍食品的建議,其實是「失效但安全」(fail-safe)的措施。 

選來冷凍的蔬果通常會在成熟顛峰期就被凍起來了,這個時候的蔬果是最具營養價值的(這是基本原則)。冷凍包裝農場需要技術來將鮮度和養分鎖住,冷凍蔬菜的第一步是用熱水燙或蒸蔬菜來殺死細菌並鎖住食物分解黴菌的過程,這雖然會讓維生素C和維生素B等水溶性養分分解或被過濾掉,但這樣速凍蔬菜的結果會保持比較營養的狀態。 

趁蔬菜當季,到農民市場去買「剛進貨」或買得到的新鮮成熟蔬菜。但記得在「淡季」的時候,冷凍蔬菜也會帶給你高濃度的營養。盡量找多元的顏色,因為大自然會用顏色來區分養分;因為養分混合,所以橘色的胡蘿蔔和綠色的蔬菜養分不同,但都很營養。 

6.立即氧化的果菜汁 
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剛得知美國二○一一年最流行的就是榨果汁。在全國的保健業,榨汁早就流行起來了。我們顯然很愛榨汁。果汁吧在有健康意識的城裡、健身房,甚至是在美食家擅場的時髦餐廳裡都快速崛起。如果你在週六早上打開電視,大概就會發現市面上有一種新的搾汁機,宣稱會保證會改變你攝取蔬果的經驗。有些搾汁機被行銷成能夠增強免疫系統、增加新陳代謝,還會讓你感覺更快樂。 

我看到這色彩繽紛的混合果汁後,自問:身體真的喜歡一次吞下十根蘿蔔嗎?或是一整朵的青花菜?我知道如果我要吃這些東西,我不會一次就吃那麼多,而且我要是硬試的話應該會生病。但更重要的問題是,這些蔬果的原始養分被裝到了果汁高杯裡,還會保持一樣?我可不認為。 

如我們所見的,氧是很強力的氧化劑。氧在偷走電子時,會一瞬間就改變化學分子。我們一把水果或蔬菜的內部暴露在充滿氧的空氣當中,你猜會怎麼著?我們當場就把它給氧化了,不到一秒,尤其是我們把水果或蔬菜丟進食物攪拌機的破壞性力道裡頭。我們把蔬果的整個構成和裡頭的營養都改變了,這也是純品康納(Tropicana)把果汁裝在不透明罐裡冷藏的原因。純品康納在這行待很久了。他們知道要怎麼盡力保存產品裡的養分,其他的公司則不然。 

我不會特別列出其他公司的名稱,我只會說,請注意裝在透明玻璃罐或塑膠包裝裡的果汁混成品,這會讓內容物對光產生敏感,等果汁進了我們肚內後,早就已經沒有營養價值了。 

7.你所不知道的發炎 
我們對伴隨皮膚傷口和瘀血而來的發炎都很熟悉,包括疼痛、腫脹和發紅,或是肌肉扭傷、骨折、太陽灼傷後的疼痛等。如果你有過敏或關節炎,你也會瞭解發炎的其他面相:打噴嚏、發癢、出疹子、蕁麻疹、關節酸痛和劇痛等等。但是發炎還比這個層面更深入,能在你的器官和系統內發生,你甚至感覺不到也不知道。 

雖然發炎是身體對抗入侵者的自然防衛機制,對象像是壞菌、病毒、毒素等等,但有太多發炎是有害的。要是發炎到了不受控制的狀態,就會擾亂免疫系統,造成長期問題或慢性病。這就像打開火爐保持溫暖舒適一樣,但要是溫度到了火爐卻關不掉,那我們的環境就會變熱、變不舒服、變得危險,很快地,環境內的事物就會開始受到負面影響。 

發炎看起來可能跟很多的病狀和折磨無關,但許多國際研究都證實了,不知不覺的慢性發炎對身體會有何影響。有些種類的發炎與我們最煩惱的退化性疾病有關,包括心臟病、阿茲海默症、癌症、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和加速老化。我還真想不到有什麼慢性病狀跟發炎無關的,發炎會造成系統內的不平衡,刺激健康的負面效應,就跟我們討論過的其他問題差不多,包括維生素過量、抗氧化劑過量和卡路里過量等

 

8.慢性發炎會讓DNA修補小舖暫時歇業 
DNA非常有彈性。人類有很多內在機制,能在DNA損壞時派遣部隊去修補。而且不只有一個機制而已。我已經在之前討論過了,人體有很多方面是很累贅的。每一個機制和每一個重要的反應,都會有備用方案,不然我們在人生當中要怎麼存活下來呢?是的,人體是個保全裝置……只是,這套保全還是有極限的。不過,沒有人知道這個極限在哪裡。這個問題價值千金,不過沒人回答得出來。 

面對長期炎症的狀況,像是重複創傷或長期的傷害或疾病,身體就會關掉DNA修復的功能。身體會這樣做,是要節省能源,調到生存模式。DNA修復非常耗能量,可能是身體所進行最耗元氣的工作了,當身體挑起長期炎症的重擔時,就會把DNA修復所需要的能量移到需要的發炎部位。 

9.炎症最容易突襲人體的條件:對抗感冒或流感 
炎症會以十分規律的方式進入我們的生活,通常跟我們的工作沒有關係。炎症會在我們生病時突襲。對抗感冒或流感最常造成炎症發作,因為我們的身體要試著戰鬥,去除感染以回到「正常」狀態。 

感染無情的感冒或流感時,所感到的不適多是過於活躍的免疫系統所造成的。免疫系統一遇前所未見的入侵者,如流感病毒,就會像個不理性的人一樣過度反應,讓所有事物的平衡打破。這也就是疫苗(病毒解藥)有效的原因。疫苗會讓身體對某些入侵者起保衛機制,預先讓你的免疫系統準備好對付感染。因此,如果感染真的發生了,我們的免疫系統已經熟知該入侵者了,便不會反應太過激烈(發炎)。我們的身體一旦接觸了某些病毒,就會知道要怎麼快速殺死病毒,讓該解毒的「記憶」留在我們的免疫系統裡,這也是我們不會對同一種病毒中標兩次的原因,感染同一種感冒或同一株流感病毒兩次,極度罕見。 

豬流感在二○○九年肆虐全球時,對這些可能致命的病毒最沒抵抗力的人,就是免疫系統沒經過挑戰或措手不及的人。這些人包括年輕的一代,他們的免疫系統對打擊流感經驗不足,還有懷孕女性也會因為保護胎兒而降低免疫系統。所有懷孕女性的免疫系統都會下降,以避免免疫系統把成長中的胚胎當成入侵者來攻擊。老一輩的人則因經歷過其他類似豬流感的病毒,所以還有殘餘的保護能力,但年輕一代完全沒經歷過這些類似的病毒。不過也有例外,因為生病而造成免疫系統衰弱的老年人,就會非常地脆弱。成功對抗流感的人,能獲得一輩子的免疫力,但他們也會在復原期間遭受許多炎症,會有長久的負面效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vie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